疯狂的透支

来源:本站原创阅读:0发布时间:2018-01-19
被告人以自己或他人名义办理多张信用卡,透支165万元不归还,以信用卡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何其伟 颜承清

 

 

  

 

  

  

 

  庭审现场

  自己没有办理过银行信用卡,却遭银行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催还欠款,这到底怎么回事?

  2017年12月25日,随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李学刚涉嫌信用卡诈骗案判决,被害人刘利终于解开了心中的欠款疑团。

  蹊跷的欠款

  “2016年春天,我家里来了一位自称是某银行行长的客人,他通知我将欠银行信用卡上的款子抓紧还上。”据刘利介绍说,他听到那位行长所说的欠款,当时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懵圈了,以为遇到了骗子。因为自己手里根本没有信用卡,更别说透支消费了。

  尽管他怀疑对方的身份,应对时也显得很不耐烦,但对方却一直冷静地帮他捋着思路。待他一一核实那位行长所提出的问题,再进一步梳理所欠账款的来龙去脉后,刘利想起来,自己的远房亲戚李学刚曾经说过,要用他的身份证办理信用卡的事儿。

  莫非钱是李学刚欠的?

  嫌疑人归案

  就在银行工作人员与刘利核实信息时,银行那边传来消息:李学刚在银行的其他信用卡上也有消费欠款,同样至今尚未归还。

  2016年3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大庆分行萨尔图支行向公安局报案。截止到2016年3月19日,信用卡用户李学刚透支本息百余万元,经银行多次催缴拒不还款。

  2016年8月1日,在哈尔滨市一家宾馆,李学刚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经讯问,李学刚对其恶意透支及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信用卡透支,经银行催缴拒不还款的行为供认不讳。

  疯狂透支

  2017年3月24日,经侦查机关多次补充侦查,大庆市高新区检察院以被告人李学刚犯信用卡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建议公诉机关补充侦查。

  2017年12月25日,法院公开审理本案。

  现年45岁的李学刚,在大庆采油四厂经营着一个养殖的项目。经常面临资金困难的他,把目光瞄上了信用卡透支上,希望通过拆借信用卡资金的形式,盘活自己账户的往来资金。

  法庭审理查明,2011年11月,李学刚找到在某银行当业务员的老乡王某,办理了一张其本人的10万元额度的信用卡。那时候,对银行职员来说,动员客户办信用卡是一项重要任务,每个月都有一定的任务量;而对想办卡的人来说,只要提供的信息大致过关即可办理。

  几天后,李学刚再次找到王某,说办信用卡取用资金方便,想多办几张。于是,2012年元旦前后,王某为李学刚以李治的名义申办了一张额度为30万元的信用卡。

  一月后,李学刚又找到王某,用其同学李长林、张福星、刘峰的身份资料办了三张额度为30万元的信用卡。申请资料上面的签字以及信用卡的邮寄地址,都是李学刚一人签字留下的。

  2012年春节过后,李学刚找到表弟刘利,并对他说能够办理银行信用卡,以后用钱可以透支,用起来方便,利息不多,还不用求人借钱。刘利没多想,就把自己的身份证等材料交给了李学刚。

  之后,李学刚又以包工程活需要身份证凑人数为名,与刘利商量借了其儿子的身份证。

  两个月之后,李学刚才把两个人的身份证还回来,但并未将以父子二人身份办理的信用卡给刘利,而是留在了自己的手里进行透支使用。

  直到2016年春天,银行工作人员找上门时,刘利才知道自己有信用卡欠款没还的事儿。

  原来,李学刚起初还能按时通过卡卡相倒的形式周转开来,但随着卡越来越多、透支额加大,钱慢慢还不上了,欠款越积越多。

  获刑十一年

  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李学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明知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大量透支,数额巨大,并且经发卡银行多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其行为应当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经庭审查明,2011年11月,李学刚在农行申办多张大额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截至2016年3月21日,李学刚透支本息12.3万余元。其间,银行多次催缴,但李学刚拒不还款。另外,2012年1月至4月间,李学刚分别冒用刘利、刘峰、李治、张福星、李长林等5人的信息,通过伪造假的工商营业执照和假的房产证复印件证明提供给银行,骗取5张大额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截至案发前,共计已欠银行透支款人民币165万元。

  2017年12月25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李学刚有期徒刑十一年。

  此案审结后,检察机关向涉案银行下发了《加强信用卡办理审批手续流程的检察建议》。

  办案检察官在此提醒广大读者:谨防熟人设下的信用陷阱,不要像本案那些蒙在鼓里的被害人一样,轻易地将自己的身份证等有个人信息的资料随手提供他人使用,即便是亲朋好友,也须小心警惕。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