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大目标

来源:本站原创阅读:0发布时间:2017-10-30

 本报讯(记者李豪)《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南楼二层,穿过两块“喜迎党的十九大”的展板,来到侦查监督厅。一间办公室内,侦监厅审查逮捕一处的陈希君正在埋头处理一起核准追诉案件。

  陈希君说:“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猖獗,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是要立足检察职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我们负责的刑事案件审查逮捕工作,特别是当前人民群众关切的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审查逮捕工作。”

  10月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下午,记者来到最高检,感受到最高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大家普遍对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情高涨,对贯彻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信心十足。

  侦监厅员额检察官张忠负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他手里拿着一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记者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无疑都需要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障。我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也更有使命感了。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等十九大报告中的表述,给侦监厅立案侦查处员额检察官罗强留下了深刻印象。

  罗强说,最高检正在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这是检察机关服务“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检察机关用实际行动回应百姓关切,既保证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又守住了“绿水青山”,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谈起环境保护,民事行政检察厅行政检察二处处长徐全兵感触颇深。他说:“十九大报告用很大篇幅谈环境保护,对民行检察工作,特别是推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改革举措,从授权试点到全面推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将生态环境领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仅在试点的两年期间,检察机关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527件,督促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12.9万公顷;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面积180余平方公里,督促1700余家违法企业进行整改,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徐全兵说,今后,民行检察部门将综合运用支持起诉、民事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行政公益诉讼等方式,突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等领域的重大污染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根据公益诉讼办案特点,指导各地建立健全一体化办案机制,加强上级检察院在办案中的组织、指挥、协调作用,采用督办、提办、交办、参办等方式推动公益诉讼办案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各地的好经验、好作法及时总结,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

  多位检察官表示,虽然十九大报告没有具体谈到检察工作,但许多内容都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十九大描绘了一幅巨大的蓝图,是一个大目标,如何将检察工作装到这个大目标当中,是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检察机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 王媛]
 
新闻来源:法制日报